據商務部網站顯示,近期,美社交平臺上有人發布視頻稱,能直接從所謂中國“代工廠”以低價購得國際知名品牌商品,不少美國消費者跟帖表示希望購買,但也有人質疑涉嫌侵權售假。
對此,商務部電子商務司負責人表示,我們注意到相關報道,近一段時間以來,美肆意對華加征單邊關稅,不少美國消費者仍涌入電商平臺搶購“中國制造”商品。這充分說明中國商品質優價優,“中國制造”享譽全球,受到各國消費者歡迎,用關稅“筑墻”改變不了市場規律。
商務部電子商務司負責人表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所取得的進步和成就得到各方認可。近年來,中國市場監管部門不斷強化行政執法,依法查處商標侵權、假冒專利案件,開展守護知識產權、網絡反不正當競爭等專項執法行動,以更好保護權利人和消費者合法權益。
中國品牌授權加工企業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
商務部電子商務司負責人表示,各級商務主管部門也積極行動,實施品質電商培育行動,推動主要電商平臺落實主體責任,開展資質準入、AI 人力審查、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全流程管控。
商務部電子商務司負責人強調,關于提到的有人聲稱能從所謂“代工廠”手中低價購買國際知名品牌,經向相關行業商協會了解,中國的品牌授權加工企業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會按照訂購合同要求生產、發貨,維護國際品牌形象。對以所謂“代工廠”為名虛假營銷、侵權假冒等違法違規線索,我們將及時移交行政執法部門依法查處。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拉丁美洲研究部負責人唐潔、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周密表示,在全球化分工日益深化的今天,中美服務貿易的互補性已成為維系兩國經濟穩定的重要紐帶。美國通過服務貿易的高附加值輸出獲取巨額收益,中國則通過市場開放加速產業升級和技術合作,雙方合作闡釋了中美經貿關系的互利共贏本質。兩國在知識產權領域的合作,是雙邊服務貿易蓬勃發展的重要體現。
上述專家認為,知識產權費用的增長,恰是中美經濟雙向賦能的注腳。知識產權使用費是技術擁有者將其前期智力投入商業化后變現的重要方式。美國商務部公開數據顯示,2024年美國知識產權使用費收入高達1445億美元,遠超其他國家,是其服務貿易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其中,中國市場貢獻顯著,占美從整個亞太地區獲取相關費用的五分之一。美國從中國獲取知識產權使用費從2001年的4.4億美元躍升至2024年的78億美元,翻了超過四番。美國依托其創新能力占據價值鏈頂端,中國則以龐大的應用場景和市場需求為技術落地提供土壤。這些事實證明,在服務貿易的框架下,技術的流動不是“盜竊”與“施舍”的對抗,而是“供給”與“需求”的共鳴。
上述專家并表示,中美在知識產權合作方面也面臨著一些挑戰。美國部分政客將技術合作污名化為“強制轉讓”,試圖通過加征關稅、限制投資等單邊手段割裂產業鏈。中美知識產權合作的深化需超越“此消彼長”的競爭思維。中國,需進一步優化知識產權保護生態,培育本土高價值專利,推動技術引進與自主創新的動態平衡;美國,則應正視中國市場對技術迭代的推動作用,將技術優勢轉化為可持續的合作紅利。讓知識產權合作更好賦能中美,惠及世界。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