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4月24日電(記者 謝藝觀)近年來,在健康飲食風潮下,“超級食物”走進大眾生活,不僅是減脂餐里常備食材,還成為茶飲界爆款密碼。
羽衣甘藍、紅菜頭、巴西莓、姜黃……這些原本冷門的食材,仿佛被賦予了神秘力量,頻頻登上年輕人味蕾的C位。但它們真有那么神奇嗎?還是一場以健康之名的超級營銷?
年輕人“吃草”成風,“喝草”上癮
羽衣纖體瓶、紅菜頭美顏瓶、不加糖巴西莓美顏杯……一些主打“成分黨”的茶飲品牌,正把“菜市場”端上飲品菜單。原本“吃草”的健康餐,更進化成“喝草”的流行風。

某茶飲店售賣的超級植物茶。
各種健康餐里,羽衣甘藍、牛油果、樹莓等身影頻頻出現。追求健康的年輕人,開始集體“吃草”成風、“喝草”上癮。
哪怕不少人嘗試過羽衣甘藍后,直呼“我仿佛是在吃公園的綠化帶”,仍然抵不住追求健康人士的“趨之若鶩”。
為何羽衣甘藍這些食材被稱作“超級食物”?這個詞又是怎么流行起來的?
資料顯示,“超級食物”一詞最早誕生于20世紀初,由美國聯合果品公司為推廣香蕉而創造,用來突顯其營養價值。進入21世紀后,這一概念不斷擴容,凡是富含抗氧化物、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的食物,都可能被冠以“超級”名號。
“超級食物”在中國的流行,則得益于社交媒體的傳播。
其中,一篇由哈佛健康出版官網發布的《10種促進健康飲食的超級食物》,在網絡上被廣泛傳播,上述文章將漿果、魚、綠葉蔬菜、堅果、橄欖油、全谷物、酸奶、十字花科蔬菜、豆類和西紅柿列為“超級食物”。不過在社交媒體上,則演變為各種具體版本。
同時,在國內外健康博主、美食博主、健身達人分享下,羽衣甘藍、紅菜頭、巴西莓等頻頻上鏡,也帶來大量效仿群體。
價格不菲,有人花上百元購買“超模同款”
隨著“超級食物”日漸流行,商家自然不會放過賺錢的機會。
一方面,超市、電商紛紛上架羽衣甘藍、樹莓等“超級食物”。另一方面,以代餐粉、凍干為主要形態的“超級食物”衍生品出現,并冠以“維密超模同款”“帕梅拉同款”等。
但這些原本小眾的食物,價格也往往不菲。
在某線上超市,中新網記者注意到,羽衣甘藍的價格為100克6.99元,相當于一斤約35元,而常見的紫甘藍價格為一斤9.9元,兩者相差甚大。進口紅樹莓算下來一斤47.6元。

某線上超市售賣的羽衣甘藍。
這些新鮮的“超級食物”被放進各式沙拉、各類飲料中,身價還能翻番。
如果不想吃新鮮蔬果,還有各種“超級食物”粉滿足年輕人的需求。羽衣甘藍粉、巴西莓粉、甜菜根粉、姜黃粉、卡姆果粉,等等,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成粉的。
很多人沖著商家宣傳的抗炎、抗自由基、護肝、紅潤氣色等功效,會花上幾十元甚至上百元購買“超模同款”,但這些花花綠綠的粉并不意味著味道同樣美妙,有人將姜黃粉拌進酸奶里,稱“那味道像是一秒到了印度。”

某電商平臺售賣的各種“超級食物”粉。
不過,不少消費者還是忍不住“買買買”,畢竟在眼花繚亂的宣傳下,哪怕再難喝也得跟個風。
“超級食物”,超級營銷?
但這些“超級食物”效果真的那么神奇嗎,還是一場超級營銷?
注冊營養師金星告訴中新網記者,科學界并無“超級食物”的明確定義,這一術語更多是商家的營銷術語。
“例如,羽衣甘藍在國外本是普通蔬菜,因富含鈣、維生素等被包裝成‘超級食物’,但西藍花等常見蔬菜也能提供相近營養。牛油果的優質脂肪和維生素E,同樣可通過堅果、菜籽油等平價食物獲取。紅菜頭富含甜菜根素和膳食纖維,但普通根莖類蔬菜(如胡蘿卜)也能提供類似益處。”
可以說,一些“超級食物”雖然存在營養優勢,但普通食物通過合理搭配同樣能滿足需求,無需過度推崇。
值得一提的是,加工產品可能適得其反。金星表示,羽衣甘藍粉、巴西莓粉等加工品或存在營養流失問題,榨汁或干燥過程也會破壞維生素C和膳食纖維,而商家為改善口感添加糖分、奶制品后,反而增加熱量攝入。
由此可見,“超級食物”并不超級健康,但市場之所以炒作“超級食物”,是因為會帶來超級銷量。
一篇來自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官網的文章曾指出,“超級食物”通常轉化為超級銷售,創造一個數十億美元的產業。根據尼爾森的一項調查,消費者愿意花更多的錢購買被認為是健康的食品。
一些消費者為了看到效果,一段時間內持續攝入某一“超級食物”。金星也提醒,過度依賴單一食物易造成其他營養素攝入不足,可將“超級食物”作為多樣化飲食的一部分,同時,注意烹飪方式和控制加工品攝入。(完)【編輯:李潤澤】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