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東莞市產業園區發展白皮書發布會暨2024年度南方 產業園評選大會在東莞會展酒店龍泉廳舉行。以一年一度的盛會,吹響東莞產業園區行業“聚勢賦能、提質增效”的號角。
此次活動由中共東莞市委政策研究室、東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指導,東莞市產業園區協會、南方 東莞產業園頻道聯合主辦。中共東莞市委政策研究室、東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資源局、市投資促進局、市科技局、市商務局、市發展和改革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工商聯、中國人民銀行東莞市分行等各職能部門相關領導及各鎮街經發部門負責人,意向增資擴產工業企業、產業園區開發運營商、銀行、運營商、園區服務商、各協會等負責人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東莞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
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推進產業園發展
東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劉東興在致辭中表示,東莞始終錨定“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科創制造強市”目標,以“科技創新 先進制造”為城市特色,全力推動產業園區提質增效。過去一年,東莞堅持以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9%,工業總產值突破2.5萬億元,地區生產總值增長4.6%、邁上1.2萬億元新臺階,這離不開各個產業園的有力支撐。
“產業園是東莞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是產業升級的關鍵平臺,在推動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劉東興表示,東莞將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推進產業園的發展。希望園區開發運營企業們做企業發展的優質載體、當創新升級的先鋒引擎、成供應的生態伙伴。
大會現場,東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四級調研員朱峰作了2025年暖企惠企政策宣講,賦能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
采樣1241家園區,2025版白皮書重磅升級
會上,《2025東莞市產業園區發展白皮書》發布。該白皮書系統梳理了平臺型園區的運營數據,深入剖析了東莞產業園區的發展現狀和面臨的挑戰,為政府、園區運營及企業投資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
其中,2024年度稅收過億的東莞產業園區有25個,稅收5000萬-1億的園區有19個。2024年度產值超100億的園區有7個,產值10億-100億的園區有66個。
在2024年度納稅總額5000萬以上的東莞產業園區名單中,天安數碼城、松湖智谷、光大產業、京東智谷、中集產城、黃金小鎮、產業中天、粵海產業、硅谷動力等品牌園區,以及東實、松山湖控股、各鎮屬工業園等國企園區均有在列。同時,東莞長發博騰產業園、互贏產業園、正鴻高新產業園等一些新面孔,也得到發掘。
東莞市產業園區協會會長余安定在講解白皮書時表示,東莞產業園區的轉型,本質是城市能級的躍遷:從傳統制造車間到智慧中樞,從單一生產到“研發-制造-服務”閉環,從區域工廠到灣區創新節點。白皮書的編撰,旨在助力東莞產業園區乃至整個城市的持續繁榮與發展,為灣區乃至世界提供先進制造的“東莞范式”。
值得注意的是,2025版白皮書相較于2024版進行了重磅升級。該白皮書通過結構化調整(新增城市、金融、創新模塊)、數據深化(三級統計體系,采樣標本優化產業園區發由原來的167家增加到了1241家園區)和政策時效性展白皮書(2024年新政策),全面強化了其對園區招商、運營、投資的指導價值,從“描述現狀”轉向“驅動發展”,更貼合東莞建設國際科創制造強市的戰略目標。
聚焦數字經濟,行業大咖對話產業園
華南數字經濟(廣東)有限公司是本次大會的支持單位,同時也是2025版白皮書的參編單位。記者采訪了該公司的董事副總經理梁淦文,他提到:
作為工信部“一起益企”行動的踐行者,華南數字經濟始終以“數字賦能產業,智慧點亮未來”為使命。當前,園區中小企業正面臨“五重發展枷鎖”:
一愁轉型之困——"不敢轉、不會轉、轉不動"的技術焦慮;
二憂市場之困——"品牌弱、渠道窄、訂單散"的生存壓力;
三懼人才之困——"高端引不進、骨干留不住、新人用不上"的成長瓶頸;
四痛資源之困——"政策摸不準、資金融不到、服務找不全"的生態孤島;
五陷創新之困——"研發投入沉沒、技術迭代脫節、成果轉化梗阻"的發展迷途。
破局之道與發展之路,在于構建“智庫 科技 生態”的賦能體系。我們攜“君師”新智庫平臺,以“三個重塑”為核心,為園區企業構建全生命周期服務生態:
一、重塑決策力:智庫導航,破解“戰略迷霧”
依托“君師”智庫平臺,我們為中小企業提供“三位一體”決策支持:
政策解碼:基于全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需求圖譜》(覆蓋8大行業23類場景),為企業精準匹配政策紅利,某裝備制造園區的知名企業成功申報國家級綠色工廠,獲得專項資金超千萬元;
戰略沙盤:通過工業大數據模擬推演,為企業規劃“小步快跑”轉型路徑,某電子園區智能終端企業應用后實現設備聯網率從17%躍升至89%,產能提升33%;
智庫加持:
1)權威大腕:為您發聲、啟智、施策,撥開云霧見青天;
2)企業名家、著名院士:為您傳道、授業、解惑,助企騰飛有良策;
3)知名大拿、企業名師:為您耕耘、攀登、進階,促企提速有實招。
二、重塑生產力:融媒矩陣,激活“數字基因”
針對中小企業“品牌弱、渠道窄、獲客難”的痛點,我們打造“產業園區融媒賦能計劃”:
媒體強運營:在“君師”平臺匯聚4萬 融媒,通過智能客服,實現廣大中小企業隨時隨地選取媒體,構建起覆蓋全面、精細入微的立體傳播矩陣;
品牌加速器:“君師”聯合某全域獲客平臺推出《隱形冠軍發現計劃》,通過短視頻工廠、AI數字人直播等工具,助力某加工制造企業3個月抖音曝光量突破1200萬次。
三、重塑創新力:人才引擎,鍛造“數字工匠”
我們首創人才賦能體系,破解“腰部人才斷層”難題:
職稱直通車:作為廣東省首批工業軟件工程技術人才職稱評審評價機構(掛靠廣東省工業軟件學會),2025年開啟職稱評審相關工作,期待與各大園區深度合作,為園區內的優秀人才提供職稱直通車服務,對申報工程師、高級工程師(副高、正高)職稱,給予重點輔導,有望將通過率提升200%;
人才云獵場:“君師”聯合“我莞你”平臺AI人崗匹配引擎,為東莞優質產業園區精準輸送AI、大數據、工業互聯網、數字孿生等緊缺人才,招聘周期縮短30%;
實戰訓練營:攜手廣東網聯天下科技有限公司,在園區設立"數字工匠道場",采用"白天跟產線 晚上學AI"的嵌入式培訓,今年送服務到園區,提供人工智能、大數據和數字化轉型所需的知名講師和實戰專家。
在此,我鄭重宣布:華南數字經濟將聯合“君師”平臺啟動“數字經濟燎原計劃”,組織公司精干力量和整合價值鏈合伙人,調配全國性價比最優的智庫資源,為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園實現三大目標——
1)參與設計、打造1個“產值億級數字經濟特色園區”;
2)建設10個“政策-智庫-技術-融媒-市場”五位一體數字服務站;
3)培育100名“持證上崗 實戰過硬”的數字經濟精英人才。
讓我們攜手點燃數字星火,照亮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之路!
作為支持單位的廣東網聯天下科技有限公司的CEO龍俞靜女士談到:很榮幸與東莞產業園區同仁共探發展新路徑。作為深耕工信領域人才培育與科技服務的高端智庫型科技企業,廣東網聯天下始終秉持“與園區共生,與企業共進”的理念。面對人工智能產業變革浪潮,我們愿以“三個關鍵角色”與各大園區深度協同,共筑產業創新生態:
第一,做園區數字化躍遷的“聯合創新官”
我們將向園區開放自主的工業智能體平臺與AI人才云圖系統,通過三項深度鏈接:
技術鏈接:在IT能力構建較成熟的產業園區部署RPA數字員工中臺,幫助中小企業實現流程自動化升級,某電子制造園區應用后人力成本降低40%;
數據鏈接:參與共建園區產業大腦,通過大數據分析精準繪制產業鏈人才需求熱力圖;
場景鏈接:聯合打造AIGC實訓場景艙,開發智能應答、質檢、維護等10 工業AI場景,并轉化為教學沙盤。
第二,做中小企業人才升級的“戰略供應商”
針對園區企業“高端人才引不進、現有人才跟不上”的痛點,我們創新推出“雙螺旋賦能計劃”:
向上突破:建立大灣區工業數智人才庫,通過系統協同與匹配算法為園區定向推薦AIGC、工業軟件、數字孿生等緊缺人才;
向下扎根:在園區設立“數字工匠道場”,采用“白天跟產線 晚上學AI”的嵌入式培訓,今年送服務到園區,在超過10個園區定點培養人工智能訓練師;同步地,培育出首批既懂編程又通機器學習技術的復合型技師;
橫向貫通:開發“數智領航員”認證體系,為企業中高層管理者(包括但不限于董事長、總經理、CEO、CTO、CIO、CDO等)提供數字化轉型領導力特訓營。
第三,做產教資源整合的“生態連接器”
我們正構建“三圈融合”服務體系:
內圈:與園區運營方共建人才數智港,提供從人才測評到RPA、AIGC等工具落地的全棧服務;
中圈:聯合高校打造“訂單式人才工廠”,某智能制造園區通過該模式實現畢業生上崗適配率從58%提升至92%;
外圈:對接華為、商湯等頭部企業,將最新AI技術轉化為園區可快速部署的“即插即用”解決方案包。
在此,廣東網聯天下科技有限公司將啟動“產業園區伴飛,一起益企計劃”,未來5年投入3000萬元專項資源,與東莞各大園區共同培育5000名工業數字化復合型人才、AI應用腰部人才,打造10個數字化轉型標桿案例,讓每個園區都能生長出自己的“產業數字合伙人”!
再次升級,2024年度東莞產業園 “成績單”揭曉
繼2021年、2022、2023年南方 東莞產業園頻道連續舉辦產業園評選后, 2024年度東莞產業園區評選再次迎來升級,增設了優秀產業園服務商評選,以此更好地促進東莞產業園區“生態融合”。
本次活動由東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東莞市產業園區協會共同指導,南方 東莞產業園頻道主辦,進一步提升和擴大活動權威性和影響力,樹立優秀園區標桿,凝聚產業園區業界為東莞高質量發展持續貢獻力量。
在頒獎典禮環節,分別頒發了10個2024年度東莞優秀產業園區、5個2024年度東莞優秀產業園區單項獎、3個2024年度優秀產業園服務商獎項。獲獎名單如下:
在東莞產業園區從“要素集聚”向“生態賦能”的戰略升維進程中,智庫賦能的生態重構與數智驅動的價值躍遷正在重塑發展邏輯。作為灣區經濟主陣地,產業園不再僅是廠房與設備的物理聚合,更成為數據流、人才流、技術流交匯的智能生態中樞——通過智庫平臺解構傳統產業鏈條,以工業互聯網重構要素配置模式,實現產業競爭力從“單點突破”到“系統進化”的質變。
當標桿園區的實踐驗證、服務商的技術突破、智庫的頂層設計在此深度融合,東莞產業園正在書寫“三個躍遷”的新篇章——從“制造車間”躍向“創新策源地”,從“產業孤島”躍向“生態共同體”,從“區域引擎”躍向“全球價值鏈節點”。這場靜水深流的戰略升維,正為10萬家企業打開“換道超車”的機遇窗口。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