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方看來,加征關稅有助于降低對中國的依賴進而重振美國制造業,然而從長遠看其“如意算盤”打不響。
美方濫施關稅,從“美國第一”出發,推動全球產業鏈重構。如果將全球產業鏈重構理解為美方想要的“回岸、近岸、友岸”,在美國關稅影響下,重構確實有發生。比如,美國推動生產的產品在向下游延伸,墨西哥在美國貿易中的份額增加,東南亞部分國家向美國的出口快速增長等。
但是,美國制造業不振,是內因不是外因,關稅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美國內問題,美制造業增加值比重并沒有隨關稅的提高而增長。同時,關稅作用無法一直持續,對生產轉移的邊際推動作用減弱。更重要的是,額外加征新的關稅,還會損害美國的制造業競爭力。
第一,如果美國對所有國家加征高額關稅,相當于美國封閉了自己,封閉條件下是無法重振制造業的。當美國加征的關稅累積到一定程度,會完全阻止其他國家的產品進入美國市場。美國通過高額關稅封閉自己,美國是否能自給自足?答案顯然是否定的。當今世界,任何國家都很難單獨進行全品類生產。即便能夠生產,也是極其無效率的。尤其是對于美國,其制造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約為10%,其制造業產業體系并不完整。從勞動力、資本、基礎設施角度看,美國都無法憑一己之力建立起完整的制造業產業鏈。
第二,關稅必然會推高美國物價水平,增加美國生產成本。從實際看,對于不同的產品和企業而言,中美承擔的關稅程度不同。如果美國找不到替代中國的賣家,則只能承擔高額關稅;但如果中國企業沒有定價能力,則中國企業自己會消化關稅。更多情況下,中美雙方企業各自承擔一部分關稅。無論如何,關稅會起到一次性提升美國物價水平的作用。這會增加美國工人成本,對美國企業帶來額外的成本負擔,沖擊美國制造。
第三,關稅還會增加美國的中間品成本,不利于下游產業發展。美國加征的關稅不僅有最終產品,還包括中間產品。盡管美國傾向于在上游生產,主要進口最終產品,但必然也進口一部分中間產品。美國下游產業同樣因為來自中國的中間品成本增加而面臨新的煩惱。綜合看,美國的生產成本將明顯提升。
總之,盡管關稅給美國帶來一些表面上的好處,但更多的是負面的影響,損害高效的全球產供鏈合作體系,也損害美國長遠利益。
(本文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貿易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蘇慶義)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