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創新·引領·共贏”為主題的第二屆碳標簽先鋒獎頒獎典禮于4月16日在北京隆重舉行。本屆獎項由中國碳標簽產業創新聯盟、中國碳足跡碳標簽評價信息服務平臺、碳標簽產業研究院聯合主辦,共評選出21家獲獎單位。獲獎企業涵蓋能源、制造、機械等重點行業,為我國“雙碳”目標落地注入強勁動能,勾勒出中國產業低碳轉型的"標準答案",同時為全球低碳治理提供中國范例。
評審權威:國際標準對接中國實踐,構建雙碳評價新范式
本屆獎項評審嚴格遵循《ISO 14067產品碳足跡核算》國際標準,并深度融合中國“雙碳”政策框架,構建了覆蓋產品類、企業類、機構類三大類別的立體化評價體系,橫跨工業制造、清潔能源、數字科技、綠色建筑等八大重點領域。評審委員會由生態環境部科技委資深委員彭近新教授領銜,中國電子節能技術協會理事長黃建忠、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林家彬、中國電子標準化研究院楊檬等6位跨領域權威專家組成,確保評選兼具國際視野與本土實操性。
標桿力量:獲獎企業以硬核成果詮釋低碳擔當
1. 能源領域:從傳統制造到零碳未來
山東亞華電子:在醫療病房智慧節能領域實現突破,通過材料優化與智能控制,為中型醫院年均節省5萬度電,打造“綠色病房”標桿。
溫州泰昌鐵塔:聚焦特高壓輸電領域,依托智能焊接機器人、熱浸鋅工藝升級及能源管理中心建設,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下降10%,帶動上游供應商完成碳足跡認證全覆蓋。
2.制造領域:技術革新驅動綠色蝶變
蘇州邦得新材料:全球首創納米涂層低碳金屬板,保溫隔熱性能超越傳統聚苯板5倍,節電效率達33%,成為建筑行業首家獲碳標簽認證的企業。
TCL王牌電器:以綠色工廠為支點,推動全產業鏈減碳,目標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達成全價值鏈凈零排放。
3.機構類:標準賦能與數據攻堅
中國石油安全環保院:發揮研究院的整體的技術優勢,夯實碳標簽、碳足跡數據基礎,出具更具公信力的報告。
龍源(北京)碳資產:主導編制煤電碳足跡核算標準,為能源行業提供數據底座,承諾以“不做假賬”的嚴謹態度守護碳數據真實性。
西安中碳環境:服務川渝、西北等地區特色農業與化工企業,完成蒲江特色農產品、長慶油田原油等碳標簽評價,探索生態價值轉化新路徑。
價值升華:獎項背后的時代意義
1. 標桿引領:從“單點突破”到“生態共建”
獲獎企業通過技術迭代與模式創新,推動碳標簽從單一認證工具升級為產業鏈變革引擎。例如,海信空調依托碳標簽認證,帶動76%的供應鏈企業簽署低碳協議,形成“頭部企業牽引、中小企業協同”的綠色生態。
2. 數據賦能:以量化透明破解綠色壁壘
廣州雙槍機電的油煙凈化設備憑借碳標簽認證,實現節能率40%-70%;杭州超騰能源為西湖龍井、江蘇碳酸鈣等產品植入碳標簽,助力中國農產品與化工品打開國際市場。數據成為企業參與全球競爭的“通行證”。
3.全球責任:中國智慧助力氣候治理
獎項評選深度融合ISO國際標準與中國實踐,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低成本、高適配”的低碳轉型路徑。正如中國碳標簽產業創新聯盟秘書長李鵬所言:“碳標簽先鋒獎既是企業低碳轉型的‘成績單’,更是產業鏈綠色升級的‘指揮棒’。通過標準引領與數據賦能,我們致力于打造全球低碳治理的‘中國方案’。
未來展望:以先鋒力量書寫碳中和答卷
第二屆碳標簽先鋒獎不僅是對過往成果的褒獎,更是對未來的期許。頒獎典禮上,主辦方啟動“碳標簽體系3.0版”,計劃三年內推動1000家企業加入碳標簽生態圈。中國電子節能技術協會理事長黃建忠表示:“碳標簽是雙碳目標的‘度量衡’,更是產業升級的‘催化劑’。我們期待與全球伙伴攜手,以標桿力量書寫碳中和時代的綠色答卷。”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