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5月11日消息,網上關于“ OLED屏幕更傷眼”的說法廣為流傳,很多人認為 LCD 屏幕更好, OLED 屏幕對眼睛傷害大,不能用 OLED 屏幕的手機?!?/p>
據媒體報道,OLED屏幕具有輕薄、可視角度大,色彩顯示逼真、耗電量低的優點,現在已經成為手機等電子設備的主流。有些人在使用過程中覺得眼睛不舒服,可能是因為 OLED 屏幕的調光模式在一定條件下會出現頻閃,引起一些敏感人群的眼睛疲勞,從而產生一些誤解。實際上,這是可以通過合理用眼來規避的。
從顯示技術來看,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與LCD(液晶顯示器)存在本質差異。OLED采用自發光像素,無需背光模組,這使得屏幕可以做得更薄,同時具備更高的對比度和更廣的色域。而LCD則需要背光源,通過液晶分子調節光線通過量來顯示圖像。
關于頻閃問題,確實存在技術差異:LCD屏幕通常采用DC調光,頻閃頻率可達數千赫茲,基本不會產生可察覺的閃爍。OLED屏幕主要采用PWM調光,通過快速開關像素來控制亮度。在低亮度時,部分敏感人群可能會感知到頻閃。
實驗結果顯示,在黑暗環境中進行短時間(約35分鐘)觀看后,無論是360Hz至1920Hz范圍內的測試調光頻率,還是DC調光模式,在主觀評分和視覺疲勞的客觀測量指標方面均未出現統計學上的顯著差異。
專家表示,至于OLED屏幕和LCD屏幕對眼睛的影響,其實各有優劣,具體哪個更友好取決于使用場景、個人敏感度以及屏幕的調光方式。
OLED具有高對比度、純黑背景(像素自發光),減少眼部調節負擔,適合暗光環境。但長期靜態畫面可能導致殘影,間接增加用眼壓力(需頻繁調整內容)。
LCD的背光均勻性更好,但低對比度可能讓眼睛更費力(尤其文字閱讀)。而且背光漏光可能造成視覺干擾。
總的來說,敏感用戶/長時間辦公選DC調光LCD或高頻PWM OLED 。色彩需求/暗光使用選優質OLED(DC/高頻PWM )。
此外,近距離用眼堅持“20-20-20”規則,用眼20分鐘向6米以外( 20英尺)的距離眺望20秒,“20-20-20”規則可有效緩解數字視疲勞和干眼癥狀。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