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每5人中,就有一個人,在一生中的某個時候會符合抑郁癥的診斷標準。抑郁癥雖然高發(fā),但卻很容易被誤解。一想到抑郁癥,人們往往想到的是情緒低落。在唐代著名大詩人白居易寫的《與元九書》一文中,曾經(jīng)提到過“彷徨抑郁”。此處抑郁確實對應著情緒低落這個意思。然而,除了情緒體驗外,抑郁癥的癥狀還包括認知、行為和軀體癥狀。
作為一種常見的“心理”疾患,抑郁癥確實有“軀體”表現(xiàn),而且還不罕見。
精神病學家布洛伊勒注意到這種情況,在1943年就曾經(jīng)提到“存在特定軀體癥狀的抑郁癥患者可能會到全科、內(nèi)科、外科、婦科、眼科、泌尿科或者其他科室看病,跟醫(yī)生詳談自己的這種軀體癥狀的情況,卻閉口不提他們的抑郁情緒”。軀體癥狀泛指讓抑郁癥患者感到不適或者引發(fā)擔憂的軀體問題,且這種狀況難以通過實驗室結果解釋或者缺乏器質(zhì)性病變背景。
抑郁癥的軀體癥狀既可能局限在身體某個部位或者特定器官(如頭痛、耳鳴),也可能是全身性的(如容易疲倦、體重減輕)。常見的軀體癥狀可能會出現(xiàn)在呼吸系統(tǒng)(如呼吸急促、胸悶)、泌尿系統(tǒng)(如尿頻和尿急)、消化系統(tǒng)(如便秘、腹脹、腹瀉),以及各種疼痛等。
大約2/3的抑郁癥患者最先求醫(yī)的原因是軀體癥狀。上海交通大學方貽儒團隊曾考察了我國3273名抑郁癥患者的軀體癥狀,發(fā)現(xiàn)有64.6%的人存在失眠,38.5%的人存在體重減輕,37.6%的人存在食欲不振,31.3%的人存在循環(huán)系統(tǒng)不適,31.3%的人存在頭痛,31.0%的人存在性欲減退的狀況。此外,這些患者中存在胃腸道和呼吸系統(tǒng)狀況的比例一樣,都是29.6%。
睡眠紊亂往往是抑郁癥患者向醫(yī)生求助的第一個癥狀。大多數(shù)人會抱怨自己睡眠的時間變少,睡眠質(zhì)量變差。此外,有少部分抑郁癥患者也會出現(xiàn)睡眠時間變長的情況,尤其是在白天。
睡眠也是預測抑郁癥是否會復發(fā)的一個重要的風險因子。在當今快節(jié)奏的生活中,許多人在工作日都不太可能有足夠的睡眠,這不僅可能造成效率降低,增加情緒波動的可能性,甚至會導致抑郁癥狀。那么周末“集中”補覺,能否幫助人們應對抑郁呢?有一項近期發(fā)表的分析文章結果表明,周末適當補覺(2小時以內(nèi))確實對預防抑郁有益;但若周末補覺時間大于2小時,益處就不那么明顯。
一些抑郁癥患者會出現(xiàn)食欲降低和體重變輕這兩種相互關聯(lián)的軀體癥狀。但另一些抑郁癥患者可能出現(xiàn)食欲增強和體重增加的狀況。筆者推測一種可能的原因是節(jié)食的流行,節(jié)食的人在心情低落的時候,往往會訴諸食物來安撫自己的情緒。這會出現(xiàn)進食量變大,相應地會出現(xiàn)體重增加。
抑郁癥患者容易疲憊、缺乏精力,常常覺得“累”。然而,這種累和他們需要完成的工作量是不匹配的。對一些抑郁嚴重的患者而言,完成穿衣和洗漱這類事都會出現(xiàn)困難。一些重度抑郁癥患者自殺風險最高的時候并不是他們癥狀最嚴重的時候——因為在癥狀最嚴重的時候,他們甚至沒有精力完成自殺計劃。恰恰是在他們開始康復的時候,自殺風險最高。
抑郁癥患者的累和普通人工作一天之后的疲乏不同。疲乏通過休息可以緩解,而抑郁癥患者的累難以通過休息緩解。
有意思的是,中國人比歐美國家的人,更傾向于報告軀體癥狀。一個原因是在我們的文化中,軀體癥狀被視作難以控制的“疾病”,個人對之進行“調(diào)節(jié)”或者“管理”的余地很有限,因此和談論情緒問題或者認知問題相比,談論軀體癥狀的病恥感也低得多。大多數(shù)人對于軀體癥狀的接受程度也比對情緒問題的接受程度高得多。想想兩個請假的理由:“我今天渾身疼得厲害,想要請一天假”和“今天我心情極度低落,想要請假一天”,雖然二者都可能是抑郁癥的癥狀,但是換作是您,更愿意用哪句話去請假?使用哪句話請假被批準的可能性會高一些?
抑郁癥患者的軀體癥狀往往和更差的預后聯(lián)系在一起,比如更長的病程。原因可能有三方面:
第一,出現(xiàn)軀體癥狀的患者中,更可能同時患有其他精神疾患,如抑郁癥的不少軀體癥狀,在焦慮癥患者中也常見。
第二,軀體癥狀容易誘發(fā)其他癥狀。如嚴重的疼痛很可能會限制個體的活動性,這又會阻礙個體與他人進行交往或者對環(huán)境做出有益探索,從而導致社交退縮,并難以產(chǎn)生愉快體驗。而社交退縮和愉快體驗的缺失,都是抑郁的典型癥狀。
第三,軀體癥狀很可能導致抑郁的漏診或者誤診。一個以渾身疼痛為主訴的患者,很可能因為軀體癥狀到綜合醫(yī)院就診,而綜合醫(yī)院的醫(yī)生更可能往軀體疾病的方向進行診治,從而導致誤診、漏診或者延誤治療。這種情況早些年非常常見。
學者張艷萍等對這個問題展開過研究,其團隊于2003-2004年,在北京的50家綜合醫(yī)院招募了2877名患者,讓他們填寫抑郁測評問卷,并且請精神科醫(yī)生對得分最高的10%的患者進行診斷,結果發(fā)現(xiàn),有73名符合抑郁癥診斷。然而,這73人中,僅有10例之前被診斷為抑郁癥。
需要注意,當個體出現(xiàn)這些癥狀,并不一定指向抑郁。焦慮和軀體形式障礙中也常見軀體癥狀。還有時候,可能真是軀體某些部位出現(xiàn)了問題,不一定就是抑郁癥。另外,抑郁的癥狀不僅會出現(xiàn)在抑郁癥患者身上,也會出現(xiàn)在普通人身上,可能程度輕一些。并不是一出現(xiàn)抑郁的癥狀,就一定是抑郁癥。每個人的生命中,多多少少,長長短短,都會體驗到一些抑郁的癥狀。這大概就是生活。
(作者供職于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系心理學博士、研究員、二級心理咨詢師)
王葵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5年04月26日 03版【編輯:史詞】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lián)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