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寧夏青銅峽4月25日電 (記者 于晶)在寧夏青銅峽庫區濕地自然保護區,記者25日通過無人機畫面里看到新生麋鹿幼崽“呦呦”正安靜地臥在草地上。這只4月23日誕生的幼崽,是去年遷入該保護區的麋鹿種群成功繁育的首只后代。
麋鹿作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曾廣泛分布于黃河流域與長江中下游濕地。20世紀初麋鹿在中國本土滅絕。1985年,中國從英國引入22只麋鹿,開啟種群復蘇之路。截至目前,全國麋鹿數量已超1.2萬只,分布點擴至83處,野生種群達5000余只,棲息地覆蓋面積大幅回升。
去年9月,35只麋鹿從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來到青銅峽庫區濕地自然保護區“安家落戶”。為幫助這些“遠方來客”適應西北氣候,青銅峽保護區搭建了200余畝的放歸適應區,安排專人負責日常飼喂、監測與疫病防控。今年3月至5月是麋鹿的生產期,自4月初起,保護區密切關注母鹿動態,迎來“呦呦”的誕生。
據介紹,“呦呦”的誕生不僅是麋鹿種群對寧夏干燥環境適應性的一次重要突破,更驗證了西北地區人工繁育麋鹿的可行性,為瀕危物種棲息地重建提供了寶貴范例。目前,庫區監測數據顯示,保護區內24只母鹿中還有8只有待產跡象,麋鹿種群在寧夏的自然繁育正逐步形成良性循環。
青銅峽庫區濕地自然保護區作為寧夏最大的黃河灘涂濕地,近年來通過“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治理,生態保護成效顯著。保護區內野生動物種類從早期的幾十種增至292種,植物達287種,成為西北第二大鳥類繁衍棲息地。此次麋鹿成功產仔,展現了麋鹿引入與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協同效應,為相關科學研究提供了珍貴樣本。(完)【編輯:張子怡】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