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項由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廣州國家實驗室上海基地主任張文宏教授牽頭的猴痘廣譜新型抗病毒藥物的研究成果登上著名醫學期刊《信號轉導與靶向治療》(STTT)雜志,為新發傳染病技術儲備貢獻了中國方案。
張文宏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新型的抗病毒藥物是一種西多福韋(BCV)新型衍生物,顯示出比BCV更好的療效。目前該藥物仍處于臨床前研究階段,并即將進入臨床審批階段。
“最新的抗猴痘病毒藥突破了該領域長期以來沒有確切療效的抗病毒藥物的瓶頸,為未來正痘病毒,如天花及其同類病毒的潛在風險預防做了重要的技術儲備。”他表示。
目前,廣州國家實驗室上海基地與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的科學家與臨床專家正加快AI篩選,加快申請臨床試驗批件和評估該藥物對其他DNA病毒的抑制活性。
張文宏指出,自天花疫苗接種停止后,猴痘的發病率逐漸上升。2022年,全球暴發了由猴痘病毒變異株clade II引起的疫情,但全球范圍內仍無針對猴痘病毒的強效療法。
此前,一種長效的口服廣譜抗病毒藥物布林西多福韋(brincidofovir)和另一種抗痘病毒藥物特考韋瑞(tecovirimat)是全球僅有的兩種被批準用于治療天花的化學藥物,也可通過緊急研究新藥(EIND)申請用于猴痘治療。
然而,tecovirimat在臨床試驗中的療效不理想。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在2024年12月宣布終止利用tecovirimat治療猴痘的試驗研究,原因是中期結果顯示,盡管tecovirimat安全,但它并未顯著加速皮損的消退或減輕疼痛。這意味著該藥物在改善患者關鍵癥狀方面效果不明顯,從而導致研究的提前終止。
在這一背景下,新型抗猴痘病毒藥物的研發任務艱巨。張文宏表示,廣泛抗病毒作用是此類藥物的重要特點。“我們的研究發現,BCV的新型衍生藥物不僅對正痘病毒有效,還對人類腺病毒展現出良好的抑制效果,為抗病毒治療提供了新的選擇。”他說道。
正痘病毒屬包含天花病毒、猴痘病毒(MPXV)等重要的人類病毒,是一類有包膜的雙鏈DNA病毒。發現和確證抗正痘病毒的新型藥物靶點,以及開發強效抗病毒抑制劑,對當前猴痘疫情的有效控制同樣具有現實緊迫性,并可為應對其他正痘病毒的威脅提供保障。
4月22日,上海科技大學科研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重慶醫科大學等單位的科研團隊在《自然》發表研究,首次證實正痘病毒屬的核心蛋白酶是一個全新的廣譜抗病毒藥物靶標,并解析了猴痘病毒核心蛋白酶的高分辨率三維空間結構。
研究團隊還針對性地設計合成了一系列擬肽類抑制劑,為后續開發廣譜抗痘病毒抑制劑奠定基礎。目前,相關藥物也已成功進入申請臨床批件的流程。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