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下午,暨南大學任命“亞洲飛人”、中國田徑運動員蘇炳添為體育學院院長。這也意味著尚未退役的蘇炳添喜提新身份,在完成自己的告別賽前,也明確了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將轉型高校行政管理崗位。
從2009年開始,蘇炳添就與暨南大學結下了不解之緣。那一年,蘇炳添就讀該校經濟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習,并在2017年取得碩士研究生學位。2018年4月,還在努力突破短跑職業生涯的蘇神被正式聘任為暨大體育學院副教授,隨后受聘為教授。
2021年東京奧運會上,蘇炳添在男子100米半決賽中跑出9秒83的成績,刷新亞洲紀錄,將中國男子短跑帶向了一個全新的高度。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傷病的困擾,蘇炳添終究還是走向了職業生涯的尾聲。
4月11日,在肇慶的全國田徑大獎賽上,在男子100米項目上跑出10秒49的蘇炳添在賽后說,“這可能是我最后一場100米了。我真的盡力了,我也做到了自己所說的這個跑到跑不動了,目前自己的競技狀態,脫離了兩年多系統的賽事,這個比賽對我來說就是一個檢測……如果(比賽成績)理想的話就會有下一場,如果情況不是很理想的話,可能就是我最后一場100米?!?/p>
兩天后,35歲的蘇炳添帶著廣東隊的三位“00后”小將在4×100米項目上,以39秒25的成績強勢奪冠。這個室外賽場的冠軍,也讓蘇炳添有機會將自己的短跑生涯多延續幾個月。這是蘇炳添在本賽季室外賽場的首個冠軍,也是繼2月中旬的全國室內田徑大獎賽濟南站60米奪冠后,又一次站上全國大賽分站賽的領獎臺。
今年是“全運年”,其實早在今年年初,蘇炳添就已經透露了在全運會后退役的想法。此前,他也在接受采訪時透露,自己如今在男子100米的單項上已經沒有優勢,所以關注的重點是能不能幫助廣東隊保留住他所在棒次的優勢,“我也想看看目前自己的競技狀態能否給廣東隊的接力帶來一些優勢。”
而這個室外賽的接力冠軍多少也證明,蘇炳添依舊能夠在接力上幫助到自己的隊伍。就在蘇炳添的身旁,此次賽場上的其他三位廣東小將都是“00后”,劉洪熙出生在2004年,丘智賢剛過了23歲的生日,而已經有不少大賽經驗的嚴海濱也只有22歲。此外,廣東名將陳冠鋒此次還沒有出戰。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蘇炳添大概率會在大灣區全運會的賽場上演自己的謝幕戰,以此為自己的傳奇生涯畫上句號。
與此同時,此番出任暨南大學學院院長,也標志著蘇炳添未來的職業規劃逐漸清晰起來。在此之前,蘇炳添就并不打算出任短跑教練,他更希望通過自己的方式去幫助中國短跑繼續發展。因此2021年,蘇炳添就在暨南大學籌劃成立短跑實驗室,試圖將科學訓練的經驗傳授給更多教練和運動員;他還舉辦了以個人IP命名的蘇炳添速度挑戰賽。
據澎湃新聞記者了解,蘇炳添實驗室于2022年底獲批廣東省速度能力研究重點實驗室,以科技創新靶向速度研究為主體,針對速度與速度耐力的生物學基礎,速度與速度耐力訓練負荷、方法及其診斷與評價,青少年速度選材與訓練,速度訓練與機能評價新型設備及功能產品等四個主要研究方向開展研究,解決后程體能下降、供能系統和神經系統快速恢復等速度專項亟待解決的關鍵共性問題,并將研究成果輻射到其他相關運動項目中,助力速度專項競技水平快速提升,形成“一體”(廣東省速度能力研究重點實驗室),“雙核”(聚焦速度訓練、聚焦青少年選材),“多點”(多個訓練基地)的發展架構。
去年,蘇炳添曾私下和澎湃新聞記者聊過自己的職業方向,“我也在經歷轉型和轉變,但具體的方向,我現在還沒想好。我不一定會去完全做一個教練,因為我覺得做教練得先把心沉下來,要對運動員負責任,不能只做一個掛名教練?!碧K炳添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不管未來會是什么身份,他都會把自己在訓練上的心得和技巧傳承下去。
如今出任暨南大學體育學院院長,蘇炳添將轉型高校體育管理崗位,也將進一步帶動高校在運動科技、科學訓練上的投入,他也將用自己的方式去進一步推動中國短跑的發展。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