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市,又名五榮,是福建省下轄縣級市,由泉州市代管。位于福建省東南沿海、晉江中游。東與泉州市鯉城區、豐澤區、洛江區相鄰,西與安溪縣接壤,南隔海與大嶝島、小嶝島、金門縣相望,北與永春縣、仙游縣接壤,東南與晉江市相連,西南與廈門市翔安區、同安區接壤。東西向最寬處45公里,南北向最長處82公里。全市總面積2036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2024.48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1.76平方公里,海岸線長32.8公里。南安市地處相對低緯度,東南瀕臨海洋,整個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這樣的緯度、海洋位置和地形特點,使得南安縣的氣候:夏季長而不酷暑,冬季短而暖而少雨,秋季氣溫高于春季;雨量充沛,春夏多,秋冬少。“四季百花齊放常有雨,冬有雷無雪”,屬于南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
1、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自駕游,推薦南安市值得去的景點有:黃巢山風景區、靈隱風景旅游區、五塔巖風景區、天心洞風景區、五榕公園、九日山、鳳州古城、蔡氏古民居建筑群、鄭成功陵、魁下村傳統古村落等。
2、自駕游路線:南安市區——黃巢山風景區——五榕公園——靈隱風景旅游區——九日山——鳳州古城——五塔巖風景區——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天心洞風景區——鄭成功陵——奎下村傳統古村落——南安市區。
(修正:圖中第8點為天心洞景區,第9點為鄭成功陵)
3、自駕游行程:
第一站,南安市-皇朝山風景區
南安市區至黃朝山風景區的交通路線為:南安市區—南通路—黃朝山風景區。全長20.6公里,行車時間為25分鐘。
黃巢山風景區位于南安市洞田鎮西南部,海拔1095米,因唐末農民起義軍領袖黃巢曾在此駐兵而得名,現為著名的自然風景區。景區地勢險峻,峰巒疊嶂,怪石嶙峋,風光迷人,被戶外運動愛好者譽為“閩南最美峽谷”、“閩南張家界”。
第二站,黃巢山風景區——五容公園
黃巢山風景區到五容公園自駕路線為:黃巢山風景區—省道213線—河濱北路—江北大道—五容公園。全程21.7公里,行車時間約25分鐘。
【武融公園】位于南安市西溪北岸,全長6.2公里,集景觀、生態、文化、娛樂、健身于一體,是全省最長的沿江濱水公園,也是南安市級開放式濱水城市公園。
第三站,五榕公園-靈隱風景旅游區
武融公園至靈應風景旅游區線路為:武融公園—江北大道—六梅南路—南虹路—靈應風景旅游區。全程31.3公里,行車時間為43分鐘。
【靈應風景旅游區】位于南安東北部紅梅鎮岱帽山半山腰,景區內有始建于五代后唐的靈應寺,建筑規模宏偉,景致千姿百態,新建了觀音廣場、觀音閣等旅游配套設施,是我市唯一的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和首家省級森林公園。
第四站,靈隱景區-九日山
靈隱風景旅游區至九日山自駕路線為:靈隱風景旅游區—305縣道—東大路—九日山。全程28.5公里,行車時間為38分鐘。
九日山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豐州鎮,地處泉州西郊,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東端的起點,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山無石無碑”著稱。九日山有三十六奇觀,現存摩崖石刻78處,是我國獨一無二的文化瑰寶。山下有延福寺、昭惠祖廟等閩南千年古剎,歷代文人騷客競相登山、賦詩賦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多次到訪,并刻石紀念。2021年7月,九日山作為“泉州:宋元時期泉州的世界海上貿易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第五站,九日山—鳳州古城
九日山至鳳州古城自駕交通路線:九日山—金橋—215省道—橋中路—鳳州古城。全長2公里,車程6分鐘。
【豐州古城】位于南安市豐州鎮,在今泉州市區西北5公里,晉江中游北岸。三國永安三年(260年),孫吳置東安縣,為建安九郡之一。在豐州筑小城,作為東安縣縣城。豐州城修建之初,四周植楊柳為籬,故名柳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為防倭寇,南安知府夏如禮開始用石塊筑豐州城。城周長七百七十四丈,高二點一六丈,有四座門樓。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南安知府袁宗祐將城墻加高3丈。清順治十三年(1656年)春,南安知府祖澤茂在原基礎上重修城墻,并將東、西、南、北四座城門改名為富春、豐樂、五榮、長壽。城周長3196米,高3米,有敵樓6座,鏡臺176座,垛口1022個,城墻外有護城河。
第六站:鳳州古城—五塔巖景區
鳳州古城至五塔巖景區自駕交通路線:鳳州古城—鳳州路—五容橋—336縣道—五塔巖景區。全程21.7公里,行車時間37分鐘。
【五塔巖景區(五塔巖石塔)】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官橋鎮朱口村龍水山上五塔巖寺前。寺原名靈水巖,又名龍水寺。五塔巖寺塔初建于宋代,元代擴建,現存為近代建筑。五塔巖石塔為宋代所建鼓形花崗巖塔,共五座,形制相同,一字排開,每塔相距2米,高約6米,基座方形,塔身三層。五塔巖石塔是宋代泉州地區經濟繁榮、佛教興盛的重要標志之一,對研究宋代佛教、雕塑藝術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第七站,烏塔巖景區-蔡氏古民居建筑群
五塔巖景區至蔡家古民居的路線為:五塔巖景區—336縣道—324國道—高級公路—蔡家古民居。全程17公里,行車時間為34分鐘。
【蔡家古民居建筑群】位于福建省南安市官橋樟里村,為菲律賓華僑蔡遷所建,始建于清咸豐五年(1855年)至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歷時52年建成。占地面積1.6萬平方米,共有大小房間400余間。蔡家古民居建筑群坐北朝南,每座民居均有兩進或三進,內設守衛房或東西廂房。主體建筑為硬山式弧頂,覆紅瓦筒瓦,燕尾脊,通梁木構架,雕梁畫棟。大屋均為獨立門樓,相互間有花崗巖條石鋪砌的石道相連接。這些石板路既可作道路,又可作曬糧場、休息乘涼之所,整個建筑群規整通透,布局精巧,體現了明清時期閩南傳統民居建筑的主要特征。
第八站:蔡氏古民居群——天心洞景區
蔡家古民居自駕至天心洞景區交通路線:蔡家古民居—資圣路—324國道—天心洞景區。全程11.9公里,行車時間19分鐘。
【天心洞景區】位于福建省南安市水頭鎮成美村,始建于隋朝,初稱天香寺,為南安三大古剎之一,后改為道觀,供奉八仙,是南安一處保存道教宮觀面貌的道教基地。這里有大量的宗教文化傳說,如八仙誅殺惡龍、觀世音菩薩與八仙互換廟宇、觀世音菩薩在五里橋頭建海潮廟鎮壓潮水、八仙以龍津煉藥驅瘟、八仙賜養仙公太乙真人仙星等等,這些傳說極大地豐富了宗教文化。許多景點和地名都與傳說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如龍潭、水閣、潭底八石、昆龍山、海潮寺、獅子山碧云寺、仙雞巖、杏寨等。
第九站 天心洞景區-鄭成功陵
天心洞景區至鄭成功陵自駕交通路線:天心洞景區—324國道—鄭成功陵。全程9.7公里,行車時間13分鐘。
【鄭成功陵】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水頭鎮康店村富船山,建于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占地面積約5.8萬平方米。鄭成功墓為水泥、糖水灰、花崗巖砌成,分三排九室,安放九具棺木;第一排中室為鄭經墓,第二排中室為鄭成功墓;墓道為石砌,立有花崗巖墓碑;墓前有九對石旗和一對八角形碑,高約14米。墓內發現石碑2塊、龍紋、花鳥紋玉帶板17件以及頭發、龍袍殘片、靴子等文物。
第十站:鄭成功陵-傳統古村落奎下村
從鄭成功陵到傳統古村落奎下村自駕交通路線為:鄭成功陵—泉州繞城高速—南匯支線高速—奎下村。全程20.2公里,行車時間為29分鐘。
【奎霞村傳統古村落】位于南安市石井鎮奎霞村,村內保存有奎霞林氏家族于清末、民國、建國初期修建的數百棟傳統閩南風格建筑和南洋風格建筑,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第三批省級傳統村落。
第十一站,傳統古村落奎霞村——南安市
奎下村至南安市區路線為:奎下村—南匯支線高速—358國道—南安市區。全程46.4公里,行車時間47分鐘。行程結束。
以上僅供參考。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