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創意產業是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興起的以創造力為核心的新興文化產業,主要包括廣播影視、動畫、音像、媒體、視覺藝術、表演藝術、工藝與設計、雕塑、環境藝術、廣告與裝潢、服裝設計、軟件和計算機服務等。
近十年來,提起中國一線文化創意時尚之城,人們首先想到的便是北上廣深。近年來,隨著文化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中文化創意產業悄然興起,杭州憑借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創新領導力,成為繼北上廣深之后,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最快的城市。
2月16日,成都發布《成都世界文化創意城市建設“十四五”規劃》,規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世界文化創意城市建設的總體思路、總體目標、戰略布局、發展重點、重大項目和保障措施,并計劃到2035年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文化創意城市。
消息一出,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討論。成都何時悄然擠進全國一線文創城市行列?成都與“北上廣深杭”同臺競技的霸氣、底氣和魄力從何而來?今天,文化產業評論(ID:)就來聊聊這件事。
成都建設世界知名文創城市信心
成都打造世界文化創意名城的底氣來自哪里?
一、源于深厚的文化底蘊
成都有著4500年文明史、2400年建城史,城址未曾遷,城名未曾變。在成都城市發展的時間軸上,文化脈絡從未斷過。從金沙遺址“飛出”的太陽神鳥,到“三拜天子問政”,再到“自古文人墨客無不來蜀”的文學高地,成為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十大古都之一。
△成都金沙遺址(來源:360百科)
二是古今交融的城市氣質
在這里,美術館里??的大師之作、藝術區的涂鴉各有風韻,川劇變臉與現代街舞交相輝映,咖啡與花茶悠閑自在……近兩年,成都多了一個新標簽——“網紅城”。大熊貓、小酒館、麻辣燙……從成都的“網紅”關鍵詞來看,無不體現出文化的獨特魅力。
△太古里時尚街區(圖片來源:錦繡青陽)
三、文化自信源于開放創新
成都自古就有創新的因素,成都是世界上第一個擁有紙幣的城市,成都有中國最早的地方志《華陽國志》,成都有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花間集》……但成都從未止步于此,在不斷的創新發展中,這座城市的文化變得更加鮮活、絢麗。
2017年年底,成都明確提出建設“三城三都”的目標,即世界文化創意之都、世界旅游之都、世界盛事之都、國際美食之都、國際音樂之都、國際會展之都。將充分發揮先天優勢,對標世界一流,精準規劃布局,以文化滋養城市發展,為成都建設世界文化之都積蓄信心和力量。
△成都影視城(圖片來源:天府郫縣)
此后,成都相繼出臺《成都市人民政府關于支持音樂產業發展的意見》《建設西部文化創意中心行動計劃(2017-2022年)》《促進創意經濟發展實施方案》等政策。2019年初,成都又印發《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創意城市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三城三都”建設正如火如荼、并行推進。
三年后,成都“三城三都”建設成果顯著,成為西部省會城市中“第一文創城”。截至2020年,成都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達1805.9億元,比2017年(793億元)增長127.8%,占GDP比重首次超過10%。其中,音樂產業產值達501.71億元,比2017年增長53.5%。
△春熙路上的大熊貓雕塑(圖片來源:四川日報)
旅游方面,2019年成都實現旅游總收入4663.5億元,接待游客2.80億人次,分別比2017年增長53.7%和33.3%。2020年盡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仍實現旅游總收入3005.18億元,接待游客2.04億人次。
此外,2020年,成都體育產業總產值突破800億元,比2017年增長43.4%;餐飲業銷售收入1124億元,位居全國前四位,比2017年增長41.6%,餐飲市場對消費市場增長貢獻率達10.8%;會展業總收入連續三年突破千億元,2020年達到1053億元,比2017年增長13.2%。
堅守青山不放手,用心、用情、用激情去耕耘,是成都打造世界文化創意名城的內生動力和堅實基礎。
成都打造世界文化創意名城的“霸氣”
如果說,成都作為全國首個省會、副省級城市發布《成都數字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暴露了成都的“野心”的話,那么,《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創意城市“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的發布,則讓成都的“野心”更加“霸氣”。
《規劃》結合當前和長遠,明確到2025年,天府文化創造力、傳播力、影響力持續提升,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2%以上,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文化創意城,為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和獨具人文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提供有力支撐。
第一、從預期進球來看
《規劃》提出,構建文化創意效益主體、文化創意實體、文化創意品牌、文化創意場景等國際標準體系。到2025年,成都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達到3100億元至3400億元;上市(掛牌)文化創意企業不少于50家,市級以上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不少于80個;擁有國際國內影響力的文化創意品牌不少于30個。
《規劃》背景中提到,成都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從2016年的633.6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1805.96億元,增長近3倍。2020年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超過10%。2021年,全市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達2073.84億元,首次突破2000億元大關,同比增長14.83%,占全市GDP比重達10.4%,每年都保持兩位數的增長(詳見表2)。
據文化產業評論(ID:文創縱橫),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全國文化產業增加值超過2000億元的省會城市和副省級城市共有5個(詳見表2),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排名前三的城市依次為上海、北京、杭州,其次為廣州、深圳、成都(詳見表2)。
到2025年,成都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若達到3100億至3400億元的預期目標,成都將有望在“十四五”末趕超廣州、深圳,與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共同形成全國文化創意產業第一梯隊的“五朵金花”。
二、從長遠目標來看
規劃提出,到2035年,成都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文化創意城市,天府文化全面融入公園城市建設和實體經濟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對經濟社會貢獻度顯著增強,國際文化貿易繁榮發展,助力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和獨具人文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
《文化產業評論》(ID:《》)發現,“十四五”期間,國家中心城市、副省級城市和省會城市中,除成都外,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也將世界文化城市、國際文化創意產業中心(文化創新創意先鋒城市)建設納入規劃中遠期建設目標(詳見表2)。
例如,《杭州市文化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文化創意中心;《深圳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規劃(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推動深圳成為國際文化創新創意先鋒城市、躋身全球文化產業發達城市行列。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雖然從文化創意產出總值來看,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地位依然不可撼動,但從《成都規劃》的中長期目標以及文化創意產業的活力和成長潛力來看,未來成都成為世界知名的文化創意之都有著無限可能!
成都勇于打造世界知名文化創意城市
自信產生霸氣,霸氣源于勇氣。
為實現建設世界文化創意名城的規劃目標,《規劃》對“十四五”期間成都文化創意產業的主攻方向、產業布局、發展重點等作出了全面部署,將“強化數字文化創意產業引領”“推動跨界融合”“深化產城融合驅動”作為主要方向,高質量構建“極核輻射、一圈環結構、兩翼齊飛”的城市文化創意發展新格局。
一、實施數字文化創意騰飛計劃
值得注意的是,在強化數字文化創意引領方面,成都此前發布的《成都市數字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打造中國最適合數字文化創意發展的城市,實施數字文化創意騰飛計劃,推出一批富有吸引力數字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基地),建設一批具有強創新示范和輻射帶動能力的重大數字文化創意產業項目和平臺,打造一批數字文化創意現代產業集群,推動數字文化創意產業由“盆地”走向“高地”。
目前,成都數字影視、電競游戲等產業在全國名列前茅。據統計,成都目前擁有各類數字文創企業1000余家,年產值過億元的企業超過100家。引進了今日頭條、完美世界、阿里文娛文化集團等行業龍頭,誕生了《王者榮耀》《哪吒之魔童降世》等現象級文創產品,培育了《銀河帝國》等月流水過千萬元的游戲大作。
二、大力發展傳媒影視等八大重點產業
《規劃》明確,重點發展傳媒影視、創意設計、現代時尚、音樂與藝術、動漫與游戲、會展與廣告、現代文化與博物館、文化裝備八大產業,打造附加值高、原創性強、成長性好的現代文化創意產業體系,提升成都文化創意產業在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中的核心競爭力。
《文化產業評論》(ID:《文化產業評論》)整理分析發現,成都把“八大產業”作為主攻方向,主要得益于產業發展良好。近年來,“國家級”基地相繼落戶成都。天府軟件園獲批全國首批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中國(成都)超高清創新應用產業基地是國內首個國家級超高清視頻產業基地,成都高新區、四川天府新區獲批中國(成都)網絡視聽產業基地,全國第三個“國家版權創新發展基地”落戶四川天府新區,三國創意園入選國家文化出口基地。
比如在傳媒影視產業方面。目前,成都影視城已形成全類型影棚拍攝能力,擁有全球最大單體數字影棚2萬余平米,16個500-2000平米的中型影棚,以及包括VR、綜藝、實景等在內的52個特效攝影棚,形成“1 16 N”影棚群落,每年可容納數百部國產影視劇拍攝。2022年一季度,成都影視硅谷超高清科技創新園、元昌郫都時尚消費之都暨西南總部項目正式開工。
再比如動漫游戲產業。“十四五”期間,成都將力爭打造中國動漫名城。據分析,目前,我國動漫游戲產業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廣州、深圳、上海、杭州等地游戲公司數量最多,這四個城市的游戲公司數量占全國一半以上;西部是游戲產業的新興區域,其中近四成集中在成渝地區。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成都電競賽事數量僅次于上海,產業規模達155億元,擁有電競賽事運營公司177家,是我國電競產業的核心聚集地。
此外,在音樂藝術產業方面,《規劃》提出推動建設國際音樂之都、中國藝術品交易中心、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之都。據《文化產業評論》(ID:2019)分析,目前成都正在制定《成都建設國際音樂之都五年行動計劃(2021-2025)》,打造國際音樂之都。根據公開征求意見稿,到2025年,成都將基本建成國際音樂之都,力爭音樂及相關產業年產值突破1000億元(詳見表6)。
三、全面實施七大文化創意工程
為確保世界文化創意名城建設規劃落地,《規劃》還系統提出,“十四五”期間,成都將重點實施天府文化引領工程、核心載體建設工程、文創金融深度融合工程、文化創意市場主體培育工程、公共文化服務提升工程、文化消費潛力激發工程、對外文化交流合作工程等七大重大支撐工程,全力推動我市文化創意產業高質量發展。
例如,在實施天府文化引領工程中,提出推動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天府文化創意轉化,打造一批展現天府文化國際影響力的“精品、戲劇、話劇、電影”;在核心載體建設工程中,提出優化全市文化創意產業功能布局,整合資源推動重點文化創意門類鏈條集聚,打造一批文化創意產業功能區、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基地)、文化創意特色街區(社區)、文化創意示范鎮(村),為文化企業集聚發展提供重要載體。
綜上所述,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創意名城絕非“膽大妄為”,而是充滿智慧和勇氣的時代責任。成都市相關負責人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下一步將出臺細分領域的配套文件和專項政策,構建“市級重點專項規劃 行動計劃 配套政策”的實施支撐體系,確保建設世界文化創意名城的目標任務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結論
起步是氣勢,起步是沖刺!今年以來,隨著《成都市數字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創意城市“十四五”規劃》《成都建設國際音樂之都五年行動計劃(2021-2025年)(征求意見稿)》等規劃政策的發布,成都展現了打造國家中心城市、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核心城市的決心,以及跨越式邁向世界文化之城的勇氣。
與此同時,成都的獨特氣質和生動實踐也激勵各方,未來一線城市與超級城市的競爭注定是全方位的。相比硬件建設,一個城市的“軟實力”更為重要。因此,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不僅是提升城市高質量發展內涵的重要支撐,更是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迫切需要。建設世界一流城市,注定離不開文化和創意。
參考: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