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八月立秋時節以來,重慶市遭遇了歷史上極為罕見的持續性高溫酷暑天氣,這一極端氣候現象導致了區域內山火事件頻發,對自然生態構成了嚴峻挑戰,給森林防火帶來巨大壓力。面對高溫“炙烤”,重慶市全體黨員干部堅守崗位,日復一日穿梭在6800萬畝山林之間,每天重復著辛勞而平凡的工作,用腳步丈量片片山林,守護綠水青山。廣大黨員干部當全力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在炎炎夏日里守住高溫考驗,練就“真金”干部,用汗水詮釋職責擔當,更加堅定地走在守護自然、服務人民的道路上。
樹立“水滴石穿、繩鋸木斷”的“決心”,立心鑄魂、堅定信念,練就“愿以此身長報國”的忠誠之“金”。“天下至德,莫大于忠”。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黨一路走來,經歷了無數艱險和磨難,但任何困難都沒有壓垮我們,任何敵人都沒能打倒我們,靠的就是千千萬萬黨員的忠誠。”重慶山火火情危急,武警官兵、黨員干部聞令而行,翻山越嶺,將敢于沖鋒、勇于戰斗的英姿勃發深深鐫刻于百姓心中。忠誠的血脈外化于行激發戰士健步如飛、忠心的光芒在頭燈照耀下光彩奪目。越是非常之時,越需盡非常之責、守非常之紀。只有關鍵時刻沖得上去、危難關頭豁得出來,才能詮釋初心、踐行使命,凝聚形成抗旱救災搶險的強大合力。廣大黨員干部不僅要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鼓起開啟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精氣神,也要不斷總結經驗、增強本領,不斷提高應對風險、迎接挑戰、化險為夷的能力與決心。要心懷“國之大者”,時時刻刻固本培元,把旗幟鮮明講政治自覺融入各項工作全過程各方面,要堅定忠誠信仰,確保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頭腦、面對大風大浪保持正確立場,堅決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不折不扣抓好落實。
筑牢“十年磨劍、螞蟻啃骨”的“毅力”,披荊斬棘、奮楫爭先,練就“千磨萬擊還堅勁”的奮斗之“金”。“常思來路多艱辛,今朝砥礪自奮蹄”。回望黨史歷程,中國共產黨在絕境里奮起、在逆境里挺立、在困境里突圍,一路攻堅克難,蹚過“深水險灘”、越過“驚濤駭浪”,歷經的艱難險阻數不勝數。此次重慶史無前例的持續高溫天氣,給農村帶來了巨大的損失,農田干枯、果樹發黃、水池見底,老百姓嚴重缺水。但各地黨員干部依舊身處抗旱救災一線,每天往返鎮村工作,積極聯系應急水源,24小時全力保障村民有水吃、有水用。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干部干部,干是當頭的”。廣大黨員干部當做到見“旱”立行,始終以“守土有責”的使命感奔赴抗旱大考最一線,將抗旱救災視為黨性修養的“大考”、視為檢驗能力水平的“熔爐”,主動深入一線排查隱患、解決問題、轉移群眾,在與時間賽跑、與災害較量中,做好群眾身邊的“守護者”“勤務員”“貼心人”,用盡全力打贏抗旱救災這場“攻堅戰”“持久戰”,真正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無虞。
鉚足“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干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練就“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為民之“金”。“莫將畫竹論難易,剛道繁難簡更難。”在災難面前,群眾的“呼聲”充滿了求救與期盼。對這些呼聲的及時回應,不僅是黨員干部的責任和使命,更是我們與人民群眾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具體體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來自于人民,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必須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在抗旱救災的關鍵時刻,廣大黨員干部必須挺身而出,擔起“中流砥柱”的角色,深入村莊、走入社區、踏遍鄉鎮每一個角落,通過“門對門”“戶對戶”的訪談,耐心傾聽受災群眾的擔心與需求。要守好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底線和糧食安全底線,奮勇爭先攻克抗旱救災工作中一個又一個“婁山關”“臘子口”,給身處危急時刻的受災群眾吃下一顆必勝“定心丸”,展現出“扁舟共濟與君同”的團結協作精神,以實際行動提升為民服務的“滿意度”。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