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村振興的進程中,“鄉風文明”不僅是提升農村生活質量的重要方面,也是推動農村社會和諧發展的關鍵因素。而要實現這一目標,移風易俗顯得尤為重要。通過改變一些不合時宜的傳統習俗,可以為鄉村帶來更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
從高額彩禮說起。在很多地方,高額彩禮曾一度成為壓在年輕夫妻頭上的沉重負擔。例如,在山東某地,過去男方家庭需要支付高達數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的彩禮,這不僅讓許多家庭陷入經濟困境,還導致了因婚致貧的現象。近年來,社會積極倡導“零彩禮”或“低彩禮”,并通過村規民約的形式加以規范。
與減少彩禮相伴隨的是對婚禮形式的簡化。9月22日,全國婦聯聯合有關部門以北京為主會場,全國50個分會場舉辦“家國同慶 見證幸福”2024年全國萬人集體婚禮。全國5000對新人以中式儀式進行集體婚禮,新人們共同許下“相守一生、白頭偕老”的幸福承諾,發出婚事新辦簡辦、反對高價彩禮的倡議。他們沒有奢華的宴席,也沒有昂貴的裝飾,而是以簡約而不失莊重的方式完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儀式之一。這種做法既體現了節約環保的理念,又彰顯了新時代青年的價值取向。
除了婚嫁方面的改革外,喪葬習俗也在悄然發生變化。比如在河南的一些地區,過去人們習慣于大辦白事,花費巨大且持續時間長。近年來,隨著移風易俗工作的深入推廣,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接受火化以及樹葬等環保方式處理逝者遺體,并且盡量縮短治喪時間。這樣做不僅減少了不必要的浪費,也讓親人能夠更快地走出悲傷,恢復正常生活。
在推進移風易俗的過程中,各地還涌現出了一批批熱心公益事業的志愿者。每當節假日來臨之際,總能看到一群身穿紅馬甲的年輕人穿梭于田間地頭,幫助孤寡老人打掃衛生、修理家電,或是陪伴孩子們讀書學習。他們的無私奉獻不僅給村民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幫助,更是在潛移默化中傳播了關愛他人、樂于助人的正能量。
經濟發展是支持移風易俗工作的重要基礎。璧山區福祿鎮通過發展特色水果種植業,成功實現了農民增收的目標。當村民們不再為溫飽問題擔憂時,自然會更加關注精神文化層面的需求。如今,福祿鎮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水果之鄉,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來采摘購買。與此同時,當地政府還大力扶持文化產業的發展,定期舉辦各類民俗文化節慶活動,極大地豐富了當地居民的精神生活。
移風易俗對于促進鄉風文明建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僅僅是簡單的摒棄舊習那么簡單,更重要的是要在保留傳統文化精髓的基礎上,引入符合時代潮流的新風尚。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構建起一個既充滿活力又不失傳統韻味的美好新農村。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