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機務白襯衫外搭黑色工作夾克,簡潔之中透著幾分干練;面容沉穩,眉宇濃密舒展,一雙眼睛深邃而平靜,仿佛蘊藏著對專業領域抽絲剝繭的思索與洞察;...
機務白襯衫外搭黑色工作夾克,簡潔之中透著幾分干練;面容沉穩,眉宇濃密舒展,一雙眼睛深邃而平靜,仿佛蘊藏著對專業領域抽絲剝繭的思索與洞察;加上挺拔的鼻梁、樸實的談吐,透出內斂而堅韌的氣質——這是東航技術虹橋維修基地的同事們對吳志巨的共同印象。

4月30日早晨7:30,吳志巨走進辦公室,他的安排,是在完成當天白天的既定工作之后,繼續承擔當晚的單位值班,還計劃在5月1日白天,繼續主動留在崗位上、守好勞動節假期的出行首日。 這是這位“東航首席技師”、工作室帶頭人在保障高峰期常見的“夜以繼日”模式,也是他獲評“全國勞模”后的首個工作日。而他想得最多的,就是要讓這場“史上最繁忙‘五一’”假期,得到更“給力”的航班維修保障。
獲獎歸來,迎接“最繁忙五一”
4月29日,從北京載譽歸來的第二天,面對前來聆聽分享的同事們,吳志巨與大家面對面而坐,打開了“話匣子”。“作為一名機務人,我最自豪的,并不是個人成就,而是一次次攻堅克難中,把每一件小事、每一個環節做到位;成為勞模,意味著要有勞模的標準,要更好地發光發熱”,吳志巨用自身感悟告訴同事,不僅要掌握過硬的技能技術,還要有為民航維修事業持續奮斗的“主人翁”心態。
數據顯示,今年“五一”假期共計5天,根據預測,民航旅客運輸量約為1075萬人次,日均215萬,同比2024年增長8%,創同期歷史新高。 這也意味著是 民航 機務保障任務的加大。
今年“五一”,吳志巨就作為東航維修基地節日期間的值班負責人之一,參與值班工作。4月30日當天,他身著工裝,穿梭于機坪與機庫之間,嚴格檢查定檢、航線維修各環節,從航材工裝到消防防護,不放過每一個細節,和大家一起,用行動守護平安。

吳志巨說,自己接過“全國勞模”榮譽的第一時刻,最期待把喜悅分享給部門同事、特別是工作室成員們。他希望用自己從一名一線機務工作者一步步成長起來的經歷,告訴所有的戰友、伙伴,擼起袖子加油干,會有收獲。
堅守20多年,潛心耕耘機務事業
1996年,懷揣著對藍天的熱愛,吳志巨考入中國民航學院(現中國民航大學),自此踏上了與飛機緊密相連的人生征程。“當時覺得飛機是非常高大上的,投身民航事業有很強烈的吸引力和自豪感。”吳志巨至今記得當年那種簡單的少年心性與熱情。
大學和研究生期間,他專攻飛機結構與材料研究,為今后的機務維修生涯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2003年盛夏,懷揣夢想的吳志巨走出校園,投身民航機務維修。
一次偶然的機會,吳志巨與值班工程師探討結構方面的排故方案,他發現在大學里學到的理論知識,要變成實際動手操作,還有著不小的差異。他認識到,標準流程并不意味著機械執行,而是對一線智慧與實踐經驗的凝練。他被那種“查閱手冊如指掌、排故思路縝密”的專業精神深深打動,“專研維修技術”在心里萌芽生長……
在之后的職業生涯里,吳志巨參與了東航多架飛機的8C檢結構修理方案制定工作,參與了東航建立客艙側壁板墻紙更換能力……
后來他又投身到東航多個維修項目中,參與客艙整新車間籌建等,2009年還主導了B737大修能力建設。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5年,吳志巨獲評東航首席技師;2016年,他獲得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2017年,他作為東航機務三支代表隊的領隊之一,率東航技術團隊以優異成績包攬首屆“中國民航機務維修崗位職業技能大賽”集體前三和個人前三,實現全滿貫;2018年,他成為上海市技能大師工作室帶頭人;2019年,他獲得全國五一勞模獎章。今年五一前夕,又獲“全國勞模”稱號。

一個崗位到一份藍圖,匠心護航事業發展
這些年的工作經歷讓吳志巨深深感受到,機務維修事業,需要在眼前的設備和工卡里潛心雕琢,也需要著眼未來。
隨著東航技術的改革步伐,在保證安全運行的基礎上,創新創效日益成為企業發展中的重要一環。吳志巨堅信,只有創新才能產生更多的價值。
東航擁有規模排名全球前列的空客A330機隊,從國內精品航線到諸多國際航線,都有這款客機的身影。而A330飛機反推整流罩等相關部件的自主修理和更換工作實施難度高,需要對雙曲面復合材料進行精確定位,曾經多年依賴“送修”,不僅維修成本高,且運輸、維修周期長。
吳志巨于2013年帶領同事們,著手建立這項維修能力。他利用自己扎實的理論功底、豐富的工作經驗,結合當時國際上最新的工藝技術,提出了“多曲面碳纖維復合材料結構件的精確定位新方法”和“新型材料膠接固化的優化曲線”這兩項新工藝,攻克了“難題”。

據統計,自東航技術掌握此項維修能力以來,已累計完成A330發動機的相關修理65臺次,其背后的價值非常顯著。
近年來,東航技術還成立了多個創新項目組,由他們自主研發的飛機油箱修補漏點精準確認、空客A320系列飛機貨艙地板制作和更換等項目,大大促進企業降本增效。
請年輕人來“玩”的前輩,用傳承點亮未來
“歡迎大家來我們工作室‘玩’”,這是吳志巨一直向同事們發出的邀請。
2015年,吳志巨被聘為東航股份首批十大首席技師之一;2018年,以他名字命名的飛機維修技術創新工作室在東航揭牌。他堅持“傳幫帶”,推行首席技師-技師-技工三級培養體系,悉心培養出一大批青年骨干——全國交通技術能手余浩、東航首席技師高松、科創大賽獲獎者金曉良……一代又一代年輕人,在他的言傳身教中成長起來。而他更尤其相信,像自己一樣,今天的機務年輕人,也都是從對航空事業的好奇與熱情開始,一步步走向工作崗位,既為他們保留一份從“玩”航空開始的純真初心,又營造一展身手的廣闊天地,才能讓工作室成為機務人才成長最肥沃的土壤。
金曉良時常和同事們說起第一次和吳志巨進貨艙維修的場景:悶熱狹窄環境下,他蹲著示范安裝步驟,講解原理,反復叮囑安全注意事項,親切隨和之間,那份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深深地影響著自己。
而更多的年輕人也正在如吳志巨所期待的那樣,帶著“玩”的興趣與對崗位的憧憬加入了這份事業,他們時而蹲在工作室里的3D打印機前、時而抓住機會和吳志巨交流,探索著把自己的創意、熱情,化成這份崗位上的果實。而今年“五一”假期,更有不少吳志巨“帶出來”的維修骨干正奮戰在航班生產保障上。

就在赴北京接受“全國勞模”表彰前夕,吳志巨迎來新使命,他被任命為東航技術虹橋維修基地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從一名懷抱飛天夢想的少年,到全國勞動模范、技術帶頭人、團隊領軍者,吳志巨始終心懷熱愛,不忘初心,詮釋著新時代工匠精神的真諦。
對吳志巨來講,履行好崗位責任,護航銀燕展翅翱翔,比獎章更閃耀。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