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工藝美術協會、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及浙江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共同主辦的“熔鑄古今——八十而立朱炳仁藝術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南1、南2展廳揭幕,預計展出三個月時間。
展覽展出現實主義藝術家、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遺銅雕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朱炳仁40載藝術生涯中100余件/套銅藝作品,總重量高達35.6噸,其中不乏單件重達3.7噸的巨制,成為國博展出歷史上“最重量級”展覽,也是國內首個銅工藝品類最為全面、表現形式最豐富的銅藝術世紀大展。
銅,是較早被人類所認識和使用的金屬之一,經過數千年的淬火鍛造,以青銅為代表的銅器采冶和鑄造技術早已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鮮明特征之一。杭州銅雕作為青銅鑄造技藝的延續,隨著歷史變遷、時代變革,在一代代匠心傳承與發展中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2008年,杭州銅雕技藝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作為“朱府銅藝”第四代傳人,朱炳仁的一生與銅結下了不解之緣。他自幼隨父研習書畫,后深耕銅雕技藝,以銅為筆,以火為墨,其藝術成就橫跨詩、書、畫、印、銅五大領域,被譽為“中國當代銅建筑之父”“中國銅壁畫創始人”,成為自青銅時代以來首位被譽為“國之大匠”的藝術家。
此次展覽分為“古法新意”“匠心銅運”“雕銅巧技”“藝出新裁”四個單元,匯聚造型多樣、題材廣泛的制銅精品,從不同角度詳細介紹一代非遺大師高超的藝術成就,系統闡釋中國銅雕技藝從“鑄鼎象物”到“離形得似”的藝術蛻變,生動反映當代藝術工作者扎根傳統、傳承匠心的藝術追求。
展覽中,中國第一座彩色銅雕寶塔——雷峰塔的建筑藝術品,第一座銅橋“涌金橋”,及代表中國銅壁畫創作高峰的《萬泉歸海》等經典作品悉數亮相。國博珍藏的熔銅藝術開山之作——《闕立》,時隔十七年再次與觀眾見面,與《稻可道,非常稻》《千里江山》《燃燒的向日葵》等作品,共同演繹了一場形意交織的盛宴。
展覽特別設置互動體驗區,讓觀者有機會親手觸摸銅雕藝術的溫度,感受來自金屬的質樸和力量。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